我校教师在2025年四川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

我校教师在2025年四川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网站发布了2025年四川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拟获奖名单的公示,我校中东欧语言学院李硕副教授荣获课件组二等奖;西欧语言学院谭清月副教授(团队成员:刘雨蒙副教授)荣获微课组二等奖;西欧语言学院熊玮副教授(团队成员:孙梦雨副教授、万欣副教授)、孙梦雨副教授(团队成员:熊玮副教授、孙引副教授)荣获微课组三等奖。
李硕副教授的课件作品以“产出导向法”为核心,深度融合数智化技术。作品通过封面页、引入部分、课文展示、交互练习和虚拟仿真五大模块,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逻辑清晰、内容专业、形式多样的沉浸式学习环境。课件不仅精准服务于科技与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德语教学,其美观的设计和高效的交互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数智技术赋能专业教学的典范之作。

谭清月、刘雨蒙副教授团队创作的创新型微课《Zodiaco Cinese VS Segni Zodiacali:中意生肖文化中的语言密码》,成功将语言学习提升至文化认知的高度。作品巧妙依托《新视线意大利语A2》教材,以“文化冲突—符号解码—语法破译”为逻辑主线,借助但丁的智慧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冠词、性别等语言要素背后的文化内涵。该微课打破了传统语言教学的直译陷阱,在跨文化沟通与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教育价值,是一堂生动深刻的“语言与文化”融合课。

熊玮老师的微课作品专注于西班牙语核心语法难点——动词“gustar”的用法。课程采用全西语讲解,结合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和丰富的日常语境实例,系统化解构了间接宾语代词、主谓一致等关键知识点。创意动画通过人物变化、颜色高亮等视觉手段,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配合互动练习环节,成功实现了从“学”到“懂”再到“用”的教学闭环。
孙梦雨老师的微课则以西班牙著名的 “12颗葡萄许愿” 跨年传统为文化情境,将枯燥的“Ojalá+虚拟式”语法教学巧妙融入12个递进式的许愿闯关任务中。作品通过钟声节奏提示变位、颜色标注词尾差异、夸张语气对比等多感官协同的教学设计,游戏化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功实现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和学习情感的三维统一,化解了语法教学的枯燥感。

此次获奖,是我校教师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获奖教师们以技术赋能教学,以智慧贯通中西,充分展现了我校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与数字化融合前沿领域的探索成果。学校将积极推广这些优秀成果的示范经验,进一步营造数字化教学创新氛围,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我校的深入实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注入持续动力。